+1
0
·
日常法話
清浄法音
書籍作品
観行記録
トップに固定
展開
トップページ
日常法話
清浄法音
書籍作品
観行記録
情報公開
法音講義
生如法師
再生回数
17256
回
最新の法話
八斎戒の受持方法
いかなる布施も現物布施である
不飲酒戒を犯す二つの場合
未到地定を修める過程
飲酒の罪
長老シャカダの毒龍降伏
未証言による罪の認定
観行の訓練のための方便法
八関斎戒中における淫行の罪
三箇所邪淫罪
四種の不邪淫対象
無主物横領罪
呪術による器物損壊罪
大智は最も慈悲なり
真実の懺悔の功徳の受用
世界の本質及び由来
七つの盗戒に触れる場合
衆生を盗む罪と人を盗む罪
諸種の窃盗罪
鳥類窃盗罪
他人の五宝窃盗罪
他人の財物窃盗罪
戯れ致死罪
優婆塞の淫戒に関する疑問を解く
六根を総摂してこそ浄念相続して念仏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坐禅のみが心を明らかにし本性を見る唯一の方法なのか?
過失致死罪
人を速やかに死なせた罪及び賊を殺した罪
殺母罪
三種の殺生の罪を称賛する事例
遣令道中の殺罪
按腹殺罪
堕胎殺生罪
呪術による殺人罪
起屍鬼による殺人罪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解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話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義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解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義
心地平らかなれば則ち世界平らかなり(持地菩薩の証された円通法門)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話
一切の観行の要諦は唯観無縁にあり(意根訓練篇)
アスリートは意根をいかにして訓練するか(意根訓練篇)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解説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話
仏説優婆塞五戒相経講話
意識の見覚と意根の見覚には大きな差異があります
意図的に作られる業と無心に作られる業、いずれの業が大なるか?
苦を離れるには
貪淫滅除の観行妙法(意根訓練篇)
いかにして正しい観行法を実践するか(意根訓練篇)
もっと見る
如來藏法
1. 細說如來藏第一章 如來藏的名稱
2. 細說如來藏第一章 如來藏的中道性
3. 細說如來藏第二章 如來藏的中道性(續)
4. 如來藏與十二因緣
5. 如來藏與外道所說真我的區別
6. 身心的變化與第八識的關係
7. 關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8. 佛性與如來藏
9. 第八識的了別性與前六識的區別
10. 第八識的無爲性和有爲性
11. 第八識的証自証分
12. 第八識與前七識如何和合運行
13. 如來藏是如何記錄收存和輸出業種的
14. 如來藏是如何執持胚胎和根身器界的
15. 染污與清淨
16. 記憶力與識種
17. 能所雙亡的真實義
意根體性
1. 意根的體性
2. 如何証得意根
3. 意識心和意根的鬥爭
4. 意識與意根五遍行心所法的區別
5. 意根的意願和想要的心行
6. 意根與八識之間的關係
7. 催眠的原理
8. 意識害怕與意根害怕的區別
9.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
10. 遇事時如何讓自己不往壞處想
11. 捨受
意識體性
1. 眼識和意識的和合運作
2. 意識的體性
3. 意識了別的法塵是否與五塵在一起
4. 在意識的各種境界裡,前五識都是什麽狀態
唯識論著講解
1. 成唯識論述記
2. 成唯識論第三卷五別境心所法
3. 成唯識論第三卷阿賴耶識的無覆無記性
4. 唯識與科學研究之間的關係
5. 成唯識論第三卷講解破斥邪見
6. 根塵識相互作用的原理
7. 黑匣子的秘密
8. 根塵識
9. 勝義根問題
10. 識心運作的先後順序
11. 五別境之欲心所法
12. 内外六塵的變現
13. 作意心所法如何生起的
14. 七大種子與心法色法的區別
15. 如何理解我們從甲地到乙地,我們了知的六塵都是黑匣子裡的影像
16. 大乘起信論講記
阿含經
1. 襍阿含經第一卷
2. 襍阿含經第一卷
3. 襍阿含經第一卷
4. 襍阿含經第一卷
5. 襍阿含經第二卷
6. 襍阿含經第二卷
7. 襍阿含經第三卷
8. 襍阿含經第三卷
9. 襍阿含經第三卷
10. 襍阿含經第三卷
11. 襍阿含經第三卷
12. 襍阿含經第五卷
13. 襍阿含經第六卷
14. 襍阿含經第七卷
15. 襍阿含經第八卷
16. 襍阿含經第十二卷--十二因緣
17. 襍阿含經第十二卷--十二因緣逆推
18. 襍阿含經第十二卷--十二因緣
19. 襍阿含經第十三卷
20. 襍阿含經第十四卷--十二因緣與四聖諦互攝
21. 襍阿含經第十五卷--四食與十二因緣
22. 襍阿含經第十八卷
23. 襍阿含經第二十卷
24. 襍阿含經第二十六卷--五根五力
25. 襍阿含經第二十六卷--五蓋七覺支
26. 襍阿含經第二十七卷--五蓋七覺分
27. 襍阿含經第二十八卷--八正道
四念處經
1. 四念處經講記A
2. 四念處經講記B
3. 四念處經講記C
聲聞解脫道
1. 聲聞解脫道-總論
2. 聲聞解脫道-苦諦
3. 聲聞解脫道-苦集諦
4. 聲聞解脫道-苦滅諦
5. 聲聞解脫道-苦滅道諦
6. 聲聞解脫道-五蘊概說
7. 聲聞解脫道-十二處
8. 聲聞解脫道-十八界
9. 聲聞解脫道-斷我見
10. 四聖諦講解(苦集、苦滅、苦滅道諦)
父子合集經
1. 父子合集經第十六卷六界差別品
2. 父子合集經第十六卷六界差別品
3. 父子合集經第十六卷六界差別品
4. 父子合集經第十七卷
5. 父子合集經第十八卷
6. 父子合集經第十九卷
大方等如來藏經
1. 大方等如來藏經略講A
2. 大方等如來藏經略講B
心經
1. 心經大義
2. 心經大義
3. 心經大義
楞嚴經
1. 楞嚴經第一卷第一處征心
2. 楞嚴經第一卷第二處征心
3. 楞嚴經第一卷第三處征心
4. 楞嚴經第一卷第四處征心
5. 楞嚴經第一卷第五處征心
6. 楞嚴經第一卷第六第七處征心
7. 楞嚴經第一卷二種根本顛倒
8. 楞嚴經五隂妄想之識隂
9. 楞嚴經 真性有爲空,緣生故如幻;無爲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10. 楞嚴經中意根部分
11. 楞嚴經別業妄見和同分妄見
12.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13. 虛空藏菩薩的無邊身
14. 虛空藏菩薩的修行法門
修定方法
1. 打坐拜佛 技巧
2. 關於打坐入定時間&排除體氣&對治昏沉
3. 練習磐腿拜佛的好處
4. 念佛入定的方法
5. 禪定屬於什麽道
6. 師父分享習定的經歷
7. 修學禪定的重要性
8. 内六塵的觀行以及禪定的重要性
9. 師父第一次指導修定
10. 如何著手修行實証
禅宗參禪
1. 如何証得自性如來藏
2. 禪宗公案:如何得見佛性
3. 第六識如何才算是証得和找到第八識
浄土法門
1. 心外求法與佛力加持
2. 觀無量壽經三軰九品往生
3. 往生極樂世界的幾種情況
4. 預知時至與坐脫立亡
5. 色界天人的境界
6. 念佛一句 罪滅恒沙
7. 供佛的開示
8. 前世今生的因緣
9. 關於往生的開示
10. 修成念佛三昧的過程
11. 賢愚因緣經-1
12. 賢愚因緣經-2